以下数据请用1:1.25的比例进行换算,部分数据已经换算为单位格
一、办公、商业建筑
(1)规划
1.用地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塔楼建议与裙楼合并。商业动线不要直接进入办公或酒店的大堂,应分别设置出入口,但可以设置一条较为隐蔽的流线将办公、酒店、商业三部分连通。
2.用地较为宽裕的情况下,可以将塔楼与裙楼分开,把不同功能的车流线形成独立的单向环线。内部流线进入城市道路时,应避免车辆出入口与路口距离过近,理想情况下距离路口斑马线大于20格。
3.楼体退界是建筑结构边缘与最近道路的人行道外边缘线的距离。多层和高层建筑,支路退界不得小于4格和6格,次干路退界不得小于6格和10格,主干路退界不得小于10格和14格。在服务器建设中,具体地块的退界建议与城市规划人员商定。
(2)体量、大堂与标准层
1.建筑高宽比越大,给人的感觉越挺拔,一般低于3:1或接近2:1的比例会给人偏矮胖沉稳的感觉,多用于单一企业的办公楼或政府部门办公,这类建筑一般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外墙非玻璃幕墙。商业与办公建筑比较理想的高宽比是4:1以上,5:1以上会有比较强的挺拔感。框筒结构要求核心筒高宽比不能低于7:1,建筑外围长边不能大于50米,因此框筒结构的高层建筑外形都较为修长。
2.办公平面的平均进深在11~13米,即13格~16格,不宜超过18米,即22格。15米以内的办公空间可以设置2米(即2~3格)内部走廊和2米的外部走廊,排下5张1.6米(即2格)标准办公桌。核心筒结构办公楼中,楼层平面的长边边长不宜超过50米,即64格。
3.为了应对高峰时期的巨大人流,大堂可以采用双层设计,即首层与二层都设置为大堂,在首层大堂设置自动扶梯直接上二层大堂。门厅面积约为建筑面积的1/100~1/50,不宜过大。
(3)核心筒设计规范
1.占地面积不超过楼层面积的25%。
2.核心筒一般设置两处楼梯用作应急通道,应当分别设置在核心筒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两部楼梯入口距离不得小于5米,即6格。若为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建议设置三部楼梯,其中两部可以以剪刀梯的形式合并设置。核心筒楼梯必须设置防烟前室,即通过两道门进入楼梯间。消防电梯门开向两道门中间的楼梯前室。
3.核心筒设置电梯应注意单侧排列垂直电梯不宜超过4台,双侧排列垂直电梯不宜超过2×4台,原因是超出此限制将超过人眼能力所及,人到达梯门距离太远;写字楼建筑高度超过50米时,电梯配置需要考虑分区,建筑高度超过180米时,电梯分区更倾向于区中区模式,提高使用面积系数。
4.电梯数量:
写字楼按照每5000㎡一台或每5层一台进行估算,上限可至3000㎡一台3×3电梯;货梯与客梯比例约为1:4,一般用2×3格电梯尺寸;
酒店按照100间房~200间房一台估算。
每栋楼至少有一部消防电梯,通常为货梯,梯门开向楼梯前室。
5. 核心筒位置:
![broken image](http://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919890/lpnYK9eMuKBrmfWz5NQvmf-vMvbJ.pn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9000>/quality/90!/format/png)
最常见的就是中心筒式和中长筒式,板式塔楼通常使用偏筒式以留出大量的办公空间;分散筒式和外筒式优势是能创造出大面积的完整开放办公空间,常应用于大公司总部或整层出租。
6.核心筒形式:
![broken image](http://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919890/FqGsOlfyLPKHVGkI0rH8djdNkNFY.pn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9000>/quality/90!/format/png)
7.卫生间:
卫生间位置通常利用分区电梯组收分后多出的空间布置,不同分区卫生间错位。一般情况下每400㎡一个男厕位、一个便斗和一个女厕位,洗手盆不少于4个,注意还有残疾厕位和清洁间,更高级的写字楼还会设置咖啡时间的备餐间约12㎡。
8.电梯厅:
宽度在3.1米~3.5米,即4格左右。双侧布置的电梯厅不小于两侧电梯宽度之和。消防电梯的电梯厅(前室)短边不得小于2格。
(4)楼板与层高
1.楼板厚度约10-20cm,设备管线占据了较大厚度,再加上吊顶,总厚度约取120cm-150cm之间,在MC施工中楼板包括吊顶总厚度不应超过2格,建议厚度1.5格或2格。
2.甲级写字楼层高应该保证净高不低于2.8米,即3.5格,一般不超过4米,即5格。
3.商业建筑层高:首层5.5m~6.0m(即7格~8格),净高>3.8m(即5格);二层以上5.0m~5.5m(即6格~7格),净高>3.6m(即4.5格);地下一层5.5m~6.0m(即7格~8格),净高≥3.7m(即5格)。地下车库一层3.6-4.2m(即5-6格),净高≥2.2m(即3格)。
(5)避难层
1.避难层划分间隔宜在每10-15层,除设备间外不得设置其他功能房间,可做成半开放或室外平台。
2.除消防电梯外其他电梯不在此楼层停靠。楼梯在避难层必须上下断开,即上层楼梯必须通过避难层空间后才能进入到下层楼梯。
二、住宅建筑
(1)住宅电梯(B指轿厢进深)
1.单台:电梯厅进深≥B 且≥2格;
2.多台单侧排列:电梯厅进深≥B且≥2格;
3.多台双侧排列:电梯厅进深≥B且≤4格;
4.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
5.电梯数量公寓按照6000㎡~10000㎡一台估算.
(2)楼板与层高
1.楼板包括吊顶厚度0.5格即一个半砖,不再计算吊顶厚度;
2.层高4格,净高3.5格。
3.架空层层高不应小于3.6m(即4.5格),净高不应小于3m(即4格)。
4.楼梯宽度≥1格,楼梯间宽度≥3格。
5.关于外观与内饰的协调办法:12层以下带内饰住宅层高可采用5格,建筑总高度不超过68格,按小高层计算间距与布局。12层以上住宅楼强制按照本条第2款规定执行,并以18层(54m,即72格)高度作为小高层和高层的分界。
6.本条规范对于别墅区层高不做限制。
(3)楼梯
1.楼梯宽度≥2格。
(4)内饰与内透
1.内饰简洁得体,可复制,其中地板由于楼板厚度限制,一律使用地毯铺设;
2.内透灯光避免使用末地烛,推荐使用海晶灯、萤石、菌光体或灯笼,也可使用基岩等渲染发光方块。
(5)平面布局
1.改善型住宅除临江、临湖及城市规划特殊区域外,住宅建筑高度原则上不应大于75格,容积率不宜小于0.8,也不宜大于1.8。
2.改善型住宅与高速公路、国省道、轨道交通隔离栅的距离宜控制在250格以上,与城市快速路的距离宜控制在125格以上。
(6)景观设计
1.住区绿地率不应小于33%,集中绿地面积不应小于1.1㎡/人,并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相关规定。
(7)配套设施
1.鼓励增设游泳池、图书馆、健身房等设施。
2.住宅应按规模配置以乒乓球台等小型设施为重点的体育健身设施和场地,设施种类不应少于4种。
(8)户型与空间
1.改善型住宅户型设计应空间方正、动静分区、功能完善,套内建筑面积应与功能空间数量、面积相匹配。当套内建筑面积大于120㎡时,宜增设家政间、独立储藏间、健身空间等。
2.改善型住宅应设置独立入户玄关,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不含玄关柜),并为安全监控等预留点位。独立入户玄关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5格,进深不宜小于2格,并能满足搬运大型家具的需要。
3.套内建筑面积大于150㎡的户型,可以设置客厅挑空,增强住户居住体验。
编撰人员:
VOYAGER啓、技工小猪tech_piggy、郑钧译
参考文献资料: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Code for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 GB50352-2019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2]《住宅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GB50096-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3]《江苏省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4]《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store buildings JGJ48-2014
[5]《写字楼设计总结》 Office building design summary 深圳万维商业空间设计
[6]《购物中心层高、开间、进深设计标准建议》 MALL界